导航

高派曲谱_最古老的古琴曲谱

发布日期:2023-01-02 17:47:11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谱是

《幽兰》是至今仅存的一首用原始文字谱保留下来的琴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十九世纪末,杨守敬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的时候,发现了这首琴曲。 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原谱未署作者姓名,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原曲名后注明:“一名《猗兰》”,所以有人认为《猗兰操》即《幽兰》。 (望~)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琴乐谱是什么?

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     我国在唐朝之前的乐谱都是直接用文字记载的文字谱,后来晚唐时的曹柔发明了减字谱,乐谱记载才得以简化。《碣石调?幽兰》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4一590)。曲名之前冠以调名,此标题为琴曲中仅见,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期流行碣石舞。现存琴谱有可能是当时碣石舞的曲调。此曲的曲调十分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谱序中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小注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琴曲的开端是深沉忧伤的。二三段音色变化对比较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末尾以清澈的泛音演奏,明朗豁达,透过兰花性格,象征光明将临。     这首传世古曲,得到后世之人无限喜爱,白居易在聆听此曲后,曾留下“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倶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的名句。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是

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书中所收64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名作。  《神奇秘谱》是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成书于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琴曲专集。书中所收64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名作。由于古代中国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于保存,所以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因此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但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  《神奇秘谱》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在各曲之前都写有详尽的题解,将琴曲的渊源演变情况和乐曲的表现内容作了介绍,段落、指法、音位也标写的很清楚。此谱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历史价值较高的『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世有二谱』。编者通过比较, 『以是谱为正,故取之』。又如宋代『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而编者则采用了『不分段数』的唐代传谱。这些古谱当时已经无人传授,所以编者未能为之点出句读,其谱式和章法都保存有更多的古代特征。  中、下卷称《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这些传谱是编者『昔所受之曲』,其中有源於汉代的《雉朝飞》、《楚歌》;有据晋代笛曲改编的《梅花三弄》,有传自南北朝西曲民歌的《乌夜啼》,有唐代流行的《大胡笳》,还有南宋浙派名师郭沔(郭楚望)的《潇湘水云》、毛敏仲的《樵歌》等。这一部分作品曾经长期活跃於古代琴坛,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编者通过师承授受,具有实地演奏的体会,所以『俱有句点』,其谱式也与上卷多有不同。这两卷命名为『霞外』,是因为宋代浙派有一部规模巨大的《紫霞洞琴谱》,收四百馀曲,在它的影响下,元代编有《霞外琴谱》一书。标为『霞外』,表示它直接渊源於共宋、元浙派,继承了历史上声望最高的传谱。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也是唯一用文字谱的记写方式保存下来的琴曲。此谱原件藏于日本,清末学者杨守敬于1880—1884年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此谱的宝素堂抄本,后由当时驻日公使黎庶昌摹刻后收入他所辑印的《古逸丛书》中,于光绪十年(1884)出版行世。现《琴曲集成》所收录的《碣石调·幽兰》谱,是据日本京都西贺茂神光院所赠照片影印的,实际上是为《古逸本》的母本。全谱共有汉字4954字,通过详细的文字记述琴曲的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来记录琴曲。 从谱前小序可知,现存《碣石调·幽兰》是南朝梁会稽人丘明(493—590)临终前传给王叔明,当是六朝旧曲。丘明是梁末的隐士,隐于九嶷山,隋开皇十年(590),于丹阳县卒,时年97岁。他精于琴,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并“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不过,从此抄本的字迹和指法来看,疑是在唐代初年转写的。杨守敬在《经籍访古志》中指明出宝素堂之影写本“书法遒劲,字字飞动,审是李唐人真迹”。此谱在国内刊行之后,京师琴家杨宗稷于1911—1914年间对此谱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打谱,并刊行了《幽兰古指法解》《幽兰减字谱》《幽兰五行谱》。至20世纪50年代,又有管平湖、姚丙炎、徐立荪、吴振平等前辈琴家对琴曲《碣石调·幽兰》进行打谱,并使其相关的研究得以深入。 “碣石调”的曲调来源很早,一般认为魏晋时已作为舞曲来演奏。早在三国时,曹操在其清商乐中,作有《步出夏门行》之诗。《南齐书·乐志》曰:“碣石调篇,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歌》,其歌四章。”今存《碣石调·幽兰》谱,也是分为四拍,正与“其歌四章”的曲体结构相合。《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南朝诗人谢惠连《雪赋》中有“楚谣以《幽兰》俪曲”的记载。它后来被改编成瑟曲、笳曲、琴曲,许多文人也都写诗描述它。如晋代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云:“悲歌吐清音,雅韵播《幽兰》。”北魏鹿悉《讽真定公二首》中日:“援琴起何调,《幽兰》与《白雪》。”梁代柳恽《捣衣诗》曰:“清夜促柱奏《幽兰》。”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也提到:“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可见,琴曲《幽兰》在汉魏六朝时期已是一首很著名的琴曲。 关于这首琴曲的内容,原卷子谱序未叙曲情。但杨守敬《经籍访古志》从原谱标题下“又名《猗兰》”四字,断此为表现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内容。据《琴操》载,春秋时期,先哲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得不到各国诸侯的赏识和重用,在他从卫国回到晋国的途中,见到隐谷中茂盛的芗兰与杂草为伍,触动了内心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自伤感情,而创作了名为《猗兰》的琴曲。途中,他弹琴感叹曰: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其词似诉似泣,如怨如愤,如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歌曲。它通过对深山幽谷里葱郁馥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心清。这样的题材和内容,在当时特别适合于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思想状态。不过,说此曲是孔子所作,显然并不可信。现存琴谱中另有《猗兰》《幽兰》等多种,解题一般沿用《琴操》之说,但其曲调与《碣石调·幽兰》并无共同之处。另外,在《乐府诗集》卷五十八收有南朝宋鲍照写的琴曲歌辞《幽兰》,从诗中“花落知不终,空愁坐相误”之句看,正是借着深山幽谷的兰花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 《幽兰》全曲共四段,在每一段结束,都有一句大致相仿,具悲愤、感伤情绪的曲调,带有总结全段的意味。如果与曹操《步出东门行》诗相联系,每段之结尾也都是“幸甚至哉,歌以永志”来结束。因此,从表面上看,《幽兰》的结构似乎是带有合尾的四段结构,但这仅仅是以歌辞和宏观的段落来看的。事实上,《幽兰》的结构形式相当丰富多变,并极具逻辑性。 《幽兰》的曲调清丽委婉,在一开始的一段引子之后,音阶出现级进上升,同时伴随着跌宕,表现出一种坎坷的追求与进取。段落结尾处,在低音区出现一渐渐上行的滑奏,表现出探深的幽愤与感叹。 第二段通过清亮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抒写了哀婉忧郁的情怀。其后的展开段落,音乐情绪进一步起伏深化。在乐曲的最后是一个百感交集的感叹性结尾。 《碣石调·幽兰》的曲调风格是很独特的。其音阶形式是带有变音的七声音阶,远比单纯的五声音阶富于变化,其乐句的长短变化也很大。全曲的基本调性是C宫调,与之对比的主要用了E商、E角等,这与当时清、平、瑟三调有某种关系。在管平湖打谱的《碣石调·幽兰》谱中,采用的是正调定弦,即借F宫弹C宫。其宫音位置一直没有变化,故而在出现E商的段落中,实际上形成了双调交织的可能性。而在徐立荪打谱的《碣石调·幽兰》谱中,他采用了“慢角调”的定弦法,即以黄钟为宫(一弦),其一至七弦依次为C、D、E、G、A、c、d,由于定弦法的关系,故而在第二段表现出由C宫到E宫调的转调,到第三段表现为两调的交织了。在指法上,此曲多用右手的套头指法,表现出早期琴曲“声多韵少”之特点。 古琴作为人类音乐史上一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乐器,它所追求的,不是外在的表现,而是返归内心自,求得内心的寄托。《碣石调·幽兰》谱序写明“声微而志远”,正是琴乐固有的音乐品格。幽远静谧的音乐意境,与空谷幽兰的自然环境相和,表达了深藏于内心的感伤、抑郁、寂寞之情。而这种伤不逢时,寄情兰芳的君子操守,深得后世文人之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写有《听》一诗,云: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唐代文人韩愈则仿蔡邕《琴操》作《猗兰操》诗,似乎更具豁达旷逸之气,其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我国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什么

我国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什么

是由南北朝梁代丘明传谱的《碣石调·幽兰》,这一曲谱是“文字谱”记写的。 《碣石调·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该曲曲调清丽委婉。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节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了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音乐旋律,在音色上有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第四段的音乐大部份都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象征著光明即将来临,表达作者通过兰花的性格看到了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未来。整首乐曲节奏缓慢,力度也并不强烈,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扩展资料: 《碣石调·幽兰》的赏析: 这首传世古曲,得到后世之人无限喜爱,白居易在聆听此曲后,曾留下「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的名句。 此曲的曲调十分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谱序中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小注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琴曲的开端是深沉忧伤的。二、三段音色变化对比较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感慨。末尾以清澈的泛音演奏,明朗豁达,透过兰花性格,象征光明将临。 虽然作者有着生不逢时的抑郁伤感,但却哀而不伤,如入宁静致远无人之境,消归于内心无限的平和与安详。静夜细品,别有一番典雅清净、悠远旷达的意境。

点击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

猜你喜欢

新鲜事

热门阅读

娱乐新闻

精彩专题

美白方法 自制面膜 去黑头 秋冬护肤 明星护肤 男士护肤 收缩毛孔 皮肤过敏 颈部护理 唇部保养 眼部护理 洁面 黑眼圈 去眼袋 如何保湿 补水方法 去角质 爽肤水 去粉刺 去皱方法 抗衰老 SPA 如何祛斑 祛痘方法 去痘印 控油 油性肌肤 紧肤 美容食品 珍珠粉 洗面奶 防晒霜 面霜乳液 胶原蛋白 美黑 红血丝 皮肤干燥 痤疮疤痕 手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