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红军长征路线图_红军长征路线

发布日期:2022-11-04 10:58:21

红军长征路线图和地名

瑞金——湘江——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腊子口——吴起镇——会宁

拓展资料: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里程。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藏、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万余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红军长征

绘制一下简单的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六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七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十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红二十五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红体字为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扩展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共11个省。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里程。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

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藏、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万余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军长征路线

红军长征路线图是什麼功会师

懋,读作mào。
小金县旧称懋功(mào gōng),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懋功历史悠久,民风剽悍,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革命根据地。长征期间,这里有1000多藏羌儿女参加红军,红军曾翻越其境内的三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和巴朗山。1953年更名小金县。

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里程。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的路线?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包括: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

走过的路线如下图:

红军长征起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

  巧渡金沙江的幕后故事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背景:1935年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毛泽东等决定取道云南北上四川。为了将滇军调离云南,中央红军主力前锋逼近贵阳,吓坏了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蒋急调包括滇军在内的各路国民党军来贵阳“保驾”。当敌军纷纷向贵阳集中时,红军龙首轻摆进入云南,之后又在5月初渡过金沙江。

  毛泽东在山洞指挥渡江

  这原是金沙江北岸马帮们食宿的一排山洞。洞壁尖石峥嵘,地面凹凸不平。最西首一个独立的套洞,虽是里外两间,但总共不到10平方米。9月12日傍晚,记者来到这里,但见洞外山花烂漫,残阳如血。71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在这里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

  据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毛泽东一天行军100公里赶到这里后,和警卫员一起动手,以两只装文件的铁皮箱铺上油布做办公桌,拿背包当凳子开始工作。山洞里架了4部电话机,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一天一夜,吃了两顿饭。

  红军到来时正值春令,云岭之南花红叶绿,蜜蜂群舞。红军在云南收获重礼——缴获了云南军阀龙云送给国民党中央军的20份云南军用地图以及宣威火腿、云南白药等大批物资。龙云原打算用飞机运送,但飞行员当天生病,不得已改用汽车,汽车却糊里糊涂驶入红军驻地。

  在云南,毛泽东“故伎重演”,红军兵逼昆明。龙云不谙前鉴,全省调兵“勤王”。位于昆明以北100公里的金沙江一带顿显兵力空虚。1935年5月初,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乘机奔袭金沙江。

  红军抢占渡口无一伤亡

  9月12日,记者来到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村。皎平渡位于金沙江南岸,北岸就是四川省,当年红军从这里渡过金沙江。村民裴清给记者讲了他的岳父张朝满、岳父的堂兄张朝寿帮助红军渡江的故事。两位老人都已去世。

  张家兄弟原住在离皎平渡不远的洪门厂村,是地主家的佃户和船工,张朝寿在村头开了一个小旅店。1935年5月3日晚上,全村都已沉睡,惟独张朝寿的小店还亮着灯火。突然,一阵敲门声响起。张朝寿开门一看,是戴八角帽的红军——这是中路纵队干部团的先遣战士。干部团由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抢占皎平渡。

  红军请张朝寿帮忙找船只渡过金沙江。当时,皎平渡的头人已接到区公所“鸡毛火烧信”(一种附有鸡毛、火炭表示十万火急的信),把船集中到了北岸。一位腰插驳克枪的红军指挥员看到张朝寿光着上身,连件衣服都没有,就把自己的棉衣脱下送给他。

  由张朝寿带路,红军很快来到皎平渡,缴获了一只运送国民党便衣探子的船。一个排的红军渡过金沙江,摸到北岸的国民党厘金局(负责征收来往客商的税金,国民党政府由此控制渡口)。张朝寿随红军一起来到北岸。厘金局里一片漆黑。红军指挥员对张朝寿说:“我们不是本地口音,你来叫门。”张朝寿在厘金局门口说要交税、过江。没想到里边回复:“天不亮不议公事。”张朝寿说再不开门就不交税。里边终于将门打开,迎接他们的却是黑洞洞的枪口。红军无一伤亡控制了渡口两岸,并向北警戒到四川省会理县。
  其他人把毛泽东的兵权夺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编辑本段]战役经过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四渡赤水示意图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渡过金沙江挥师北上。我军南渡乌江后,开辟了进军云南、从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但在黔滇边境有数旅滇军据守,不利我军北进。毛泽东在部署我军作战行动时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首先以部分兵力向黔东的瓮安、黄平方向佯动,摆出东出湖南与红2、6军团会合的姿态,主力则经息烽、扎左,直趋贵阳。此时,蒋介石已由重庆赶赴贵阳坐镇。当时贵阳及近郊守敌仅有4个团,蒋介石感到守备空虚,既怕我乘虚攻占贵阳,又怕我东进湖南与红2、6军团会师,故而急调龙云的主力3个旅兼程增援贵阳,令薛岳兵团和湘军何键部在川黔湘边界布防堵截。在滇军主力已完全东调的情况下,我红1军团于4月9日突然对贵阳东南之龙里镇实施佯攻,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我主力却从贵阳、龙里之间突过敌军防线,以每天120里的行军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15日渡过了北盘江,并相继攻克贞丰、龙安、兴仁、兴义等城。蒋介石对我军神速西进大为震惊,急调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和湘军3个师以及滇军一部,沿黔滇公路对我实施追击。与此同时,原留乌江以北的我红9军团,在胜利完成了牵制任务后,也已进至黔西的水城附近地区。
  4月下旬,当我军威逼昆明城下时,各路敌军尚距我3日以上行程。故我乃以一部兵力占领杨村,佯攻昆明,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岸挺进。红1军团经武定、元谋抢占了龙街渡;红3军团经马鹿塘抢占了洪门渡;中央军委纵队和红5军团,经龙塘进至绞平渡,其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已先于5月3日晚在绞平渡偷渡成功,全歼对岸守敌,并击溃了川军两个团的增援,俘敌600余人,控制了渡口。由于龙街渡江面宽且有敌机骚扰,洪门渡江流湍急,均不利于我渡江,中央军委决定,除留红3军团第13团在洪门渡过江外,红1、3、5军团自5月3日至9日,利用仅有的七只小木船,全部由绞平渡渡过了金沙江。北路的红9军团,也于5月4、5两日,在会泽西北的巧家附近渡过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尾追之敌全部被我抛在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狂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编辑本段]胜利原因
  四渡赤水战役,我军首先能够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调整行动方向。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又鉴于红军处于遭受敌人四面围堵的不利态势和黔北地区回旋地域有限等情况,毅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打算,决定率领中央红军跳出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以开创川西或川北根据地。但是,红军一渡赤水后,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的命令,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又果断率师向扎西集结,在川黔滇边境寻求新的机动,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其次,我军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争取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四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我军战略意图,有计划地调动敌人,造成了我军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从而使整个形势向着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变化,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我军的战略计划。最后,我军在运动战中,正确地处理"打"与"走"的关系。中央红军在战略转移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消极避战,实行逃跑主义,只走不打,始终摆脱不掉敌人的围堵。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直接指挥下,我军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一再造成敌人的错觉,积极创造战机,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没有向扎西的"走"和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就不可能大量调动敌人和造成有利战机,取得遵义地区歼敌的胜利。如果没有以后的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加深敌之错觉,牵着他的鼻子来回打转,以至将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实现渡江北上的战略目的。
  [编辑本段]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点击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

猜你喜欢

新鲜事

热门阅读

娱乐新闻

精彩专题

美白方法 自制面膜 去黑头 秋冬护肤 明星护肤 男士护肤 收缩毛孔 皮肤过敏 颈部护理 唇部保养 眼部护理 洁面 黑眼圈 去眼袋 如何保湿 补水方法 去角质 爽肤水 去粉刺 去皱方法 抗衰老 SPA 如何祛斑 祛痘方法 去痘印 控油 油性肌肤 紧肤 美容食品 珍珠粉 洗面奶 防晒霜 面霜乳液 胶原蛋白 美黑 红血丝 皮肤干燥 痤疮疤痕 手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