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课程改革理念_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核心理念

发布日期:2022-10-28 13:53:40

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

1、提高科学素养------新世纪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2、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提高和收获。

3、倡导探究性学习------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扩展资料: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

至少在口头上,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学生是人,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把学生当做任人摆布的物的现象。这涉及一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了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统一性、规范性 

作为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被决定”的一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阐述,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新课程必须具有必要的统一性、规范性,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体现。

第二,主动性

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

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这种未完成性是指: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对于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资料: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4、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扩展资料: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此,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分门别类基础之上的分科课程就成为课程结构最重要的特色。

此外,各门学科对于各自领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权威性”的追求,不仅造成了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而且使教科书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尊严。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教科书为载体知识便处于核心地位,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依据。换言之,知识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课程标准

语文科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
  (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 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创造潜能,人际交往)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为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前瞻性是首位的.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纵向结构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是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加以强调的.
  (二)关于总目标:
  总目标大致与修订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总要求”两部分相对应,大纲对总目标的表述在技术层面较多,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具体.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综合、梳理,共归纳为九条.
  相对于大纲,我们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第二条关于阅读能力,加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学习方式方面,加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突出现代社会对能力的新要求.如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仅在阅读方面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口语交际方面表述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能准确地表达与交流,讲究文明修养”(大纲:“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将听与说分开,且未重在交际),特加上“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专加“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一条,体现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和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改变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体现在对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要求的表述中.

新课改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

扩展资料

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理念有哪些 评述新课程的目标指向及其再...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特点
2、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
① 公民意识;
② 价值观念;
③ 社会责任感;
④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
⑥ 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⑦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⑧ 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① 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
② 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
③ 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
④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核心理念

一、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目标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基本原因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遵循原则

    新课改应遵循基础性原则

    新课改应遵循开放性原则

    新课改应遵循民主性原则

    新课改应遵循个性化原则

三、课改地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4]

点击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

猜你喜欢

新鲜事

热门阅读

娱乐新闻

精彩专题

美白方法 自制面膜 去黑头 秋冬护肤 明星护肤 男士护肤 收缩毛孔 皮肤过敏 颈部护理 唇部保养 眼部护理 洁面 黑眼圈 去眼袋 如何保湿 补水方法 去角质 爽肤水 去粉刺 去皱方法 抗衰老 SPA 如何祛斑 祛痘方法 去痘印 控油 油性肌肤 紧肤 美容食品 珍珠粉 洗面奶 防晒霜 面霜乳液 胶原蛋白 美黑 红血丝 皮肤干燥 痤疮疤痕 手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