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批准为荷-批准为荷,批准,为,荷

发布日期:2022-10-25 10:02:05

望批准为荷是什么意思

望批准为荷:

期待您的批准
--------------------
为荷是古代文言书信的常用语,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在古文中,此词相当常见,在现代公文行文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这种词语往往比较文气,所以即使是写白话书信也可以用。


在请假条中有如“望批准为荷”,请问与“望批准为谢”在意思、语气等方面有什么区别?

在请假条中有如“望批准为荷”,请问与“望批准为谢”在意思、语气等方面有什么区别?

一、意思上的区别: “望批准为荷”意思是希望对方批准,麻烦对方了。为荷是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感谢之意。 是很多应用写作里的客套话,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望批准为谢”的意思是希望对方批准并表示感谢。 二、语气上不同。 “望批准为荷”语气上更谦卑,更文气,感谢程度更重,为荷是古代文言书信的常用语。 在古文中,此词相当常见,在现代公文行文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这种词语往往比较文气,所以即使是写白话书信也可以用; “望批准为谢”语气一般表示感谢。 三、侧重点不同。 “望批准为荷”侧重麻烦对方,意思是对方批准会给对方添麻烦;“望批准为荷”侧重表示感谢,意思因对方批准而心存感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荷

写信时的“为感”、“为盼”、“为荷”是什么意思?

写信时的“为感”、“为盼”、“为荷”是什么意思?

写信时的“为感”、“为盼”、“为荷”的意思: 1.为感,释义:类似谢谢,用於平行,多半有求於人。 多用于公文,即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作报告,请求帮助后的结束语。 2.为盼,释义:比较礼貌地、比较期待地、委婉的表示希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 “为盼”常用在应用文书写作中,作结尾的习惯用语,表达书写人对收件人的一种愿望,是建立在一种尊重之上请求,结尾一般说希望对方、等待对方,可以表示为:“望……为盼!”或者“ 望……为感!”如下例: (1)“望批准为盼!”:意思是批准是我们所盼望的。 (2)“望回为盼”:意思是你回来是我们的盼望。 3.为荷是古代文言书信的常用语,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在古文中,此词相当常见,在现代公文行文中也比较常见,这种词语往往比较文气,所以即使是写白话书信也可以用。 扩展资料: 书信的起源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 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另外,在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信

盼批为荷什么意思

盼批:盼望批复(准)。
为荷:意为给你添麻烦了。
.


“为荷”是什么意思

平行书函的末尾用语,表示希望与感谢之意, 是很多应用写作里的客套话,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拼音:wéi hè 为:语气词,表示强调。 荷:原义是肩负,担负。这里表示感谢和客气。 例句: 匆匆不及见湘帆一别,见时乞代致意为荷。 (胡适1917年9月14日致胡近仁) 又《传染病》一篇中记打针(注射)乃在屁股上,据我所知,当在大腿上,改为屁股,地位太有参差,岂现在针法已有改变乎?便中望一询为荷。(鲁迅1924年01月11日致孙伏园) 扩展资料 类似的书函用语: 为:为感、为盼、为要、为祷 荷:感荷、拜荷、荷恩、荷佩、荷眷、荷得、荷蒙 以上书函用词均为末尾用语,看似客套,实则简练含蓄,用墨情深,使人见字如面,见信如唔,颇具雅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为荷

“批准为荷”什么意思?

“批准为荷”什么意思?

“批准为荷”意思:期待您的批准。 为荷 [wéi hè],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感谢之意。 是很多应用写作里的客套话,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荷,动词。原是“扛”“负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负荷”;该处表示情感,如“感荷”“致荷”、“为荷”,便是为此让你受累,为此感谢你。 为荷是古代文言书信的常用语,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在古文中,此词相当常见,在现代公文行文中也比较常见。 由于这种词语往往比较文气,所以即使是写白话书信也可以用。 扩展资料: 其他一些书信敬辞如下: 一、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 二、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 三、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四、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 五、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六、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七、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八、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九、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十、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

“请给予支持为荷”中的“荷”是指是什么意思?

wéi hè 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感谢之意。 是很多应用写作里的客套话,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校园生活中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

仅供参考:
(一)法律责任的划分
依据《侵权责任法》(2010年施行),校园伤害事件中认定事故的责任归属,不能仅仅因为事故发生在校园,就要一律由学校负责。学校未尽到相应职责时,根据过错原则应由学校承担相应责任;当学校和学生对于伤害的发生均有过错时,应按照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责任;当双方均无过错时,应合理分担责任,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1.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侵权和学生之间侵权的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推定过错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过错责任)。
2.教育机构以外人员侵权的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学校尽责的具体内容
依据国务院《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和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自200年9月1日起施行)的内容,尽责的主要内容有:
1.校园保卫机构的设立
学校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2.危险场所的管理
学校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
3.校园的饮食安全保障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4.消防设施的维护
对于政府保障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5.寄宿学生的管理
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教师安全职责的管理
学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7.特殊人员管理
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8.车辆管理
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标识样式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9.其他
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等。
(三)相关案例
1.2014年,小哨中学,课间一学生无意间用裁纸刀将另一学生手背划伤,鉴定为十级伤残,学校垫付治疗费近5000元,受伤学生索赔8万元,将学校和用刀小孩的家长列为共同被告,最后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协议,学校只补偿7千元。用小刀学生家长补偿1.2万。
2.2012年,滇三中,郭腾俊,体育课意外死亡(猝死)纠纷,2组200米慢跑,脑干急性出血死亡,代理律师作无过错辩护,一审、二审判定学校无责,学校支付补偿金10万。
3.2012年6月11日15时,昆明市第八中学初一学生董延,在本班教室内用红领巾自缢,十分钟后被发现抱下,不治而亡,期间上围棋课,本班教室无人。协商补偿80万。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
(一)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责任风险
1.经济补偿的情形
按照第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6)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破产的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
按照第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按照此条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用工单位无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的,对劳动者不适用经济补偿。
依据劳动合同法四十四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对劳动者也不适用经济补偿。
2.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按照第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3.学校违规解除合同的
按照第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超期支付的加付赔偿金
按照第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二)劳务派遣用工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对于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为保障学校合法权益,学校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学校劳务派遣的“三性”岗位,辅助性岗位需协商确定
《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明确了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实施,并且《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标准也做了一定规定,但对于辅助性岗位如何认定问题却没有予以明确规定,这导致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出台之后,辅助性岗位有被劳务派遣用工滥用的趋势,因此,此次《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劳务派遣适用的“三性”岗位,尤其是明确了辅助性岗位的认定。
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规定,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而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对于辅助性岗位,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在用工单位内公示。
2.学校要严控劳务派遣用工总量,被派遣劳动者禁超用工总量10%
为了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特别规定了劳务派遣所占用工总量的比例,即: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用工总量是指用工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人数与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人数之和。计算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单位是指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而不是劳务派遣单位。如此一来,就严格限制了用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而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情形。
3.学校应当充分了解劳务派遣用工的退回机制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退回机制,明确了在哪些情况下用工单位可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三类情形之一的,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决定提前解散或者经营期限届满不再继续经营的;劳务派遣协议期满终止的。但是,如果被派遣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以及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等情形的,在派遣期限届满前,用工单位不得依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派遣期限届满的,应当延续至相应情形消失时方可退回。
4.了解跨地区劳动派遣用工的参保要求
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相分离的情况,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单位往往通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务派遣机构进行劳务派遣,来减少社会保险费用以降低用工成本,因此,《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跨地区劳务派遣的社会保险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被派遣劳动者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另外,《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还对跨地区劳务派遣的参保主体进行了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在用工单位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分支机构为被派遣劳动者办理参保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务派遣单位未在用工单位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的,由用工单位代劳务派遣单位为被派遣劳动者办理参保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
5.掌握劳动派遣用工工伤、职业病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分工
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它将传统的“用人”与“用工”一体的两方法律关系转化为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三方法律关系。在劳务派遣实践中被派遣劳动者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责任主体不清,经常相互推诿,导致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鉴此,《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用工单位应当协助工伤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劳务派遣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
同时,《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当负责处理职业病诊断、鉴定事宜,并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提供被派遣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其他材料。
6.杜绝将劳务派遣协议改为业务外包协议或承揽合同的现象
劳务派遣与服务外包以及承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出台之后,很多劳务派遣公司将劳务派遣用工变换一种形式以规避法律规定,降低用工成本,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采用服务外包或承揽的方式。因此,为了避免劳务派遣单位假借服务外包或承揽之名行劳务派遣之实,《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防止了劳务派遣的非法变种,将有效遏制用人单位“假外包,真派遣” 的现象。


学校生活有哪些法律法规?

以下法律均有涉及: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1986年公布的《民法通则》第133条的规定;
1988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
1986年《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
199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七条
1995年《教育法》第八十一条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
《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


关于大学校园生活中的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

我觉得你抄抄课本会好很多 毕竟原原本本把课本里面的东西总结传上网来的不多 不过也建议你过去校园网内找资源。。。


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我们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我们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法律发挥的作用如下: 1、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中,创造和解释法律的核心机构为政府的三大部门: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负责的行政。 扩展资料: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触犯法律,便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其教育,改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

感谢为荷是什么意思

为感--甚为感谢 为盼--殷切期盼 为荷--承受恩惠


“为感”与“为盼”的区别

“为感”与“为盼”的区别

“为感”与“为盼”的区别是:1、“为感”表示谢谢!多用于公文,即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作报告,请求帮助后的结束语。如:“望批准为感”,就是希望得到批准,申请人将为此而表示感谢。 2、“为盼”则多带有等候结果的意思,表示一种希冀,包含比较礼貌地、比较期待地、委婉的表示希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 结尾一般说希望对方、等待对方,可以表示为:“望……为盼!”比如:“支持为盼 、接洽为盼、 望回为盼、 批准为盼、 协调为盼”等。 拼音:wéi gǎn ;wéi pàn 造句: 为感 1、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 2、如果女性因为感情而嫉妒起来那是很可怕的。 3、成长,因为恩情滋润;真心,因为感恩而实存;人人感恩人人真,事事温馨时时春。心怀感激;美好明天,纯化未来。 4、如果女性因为感情而嫉妒起来那是很可怕的。如有真爱,当真心言说。 5、为感谢从小一直默默支持西游记事业的各位大小粉丝,借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将重温经典,现在我荣幸的向你宣布,恭喜你成为出演猪八戒的最佳主角人选,这可是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哟。 为盼 1 以昨天为鉴。以今天为乐。以明天为盼。永远不耻下问最重要。 2 请将你方现有目录尽速寄来为盼. 3 因为盼你是我精神的寄托,因为念你使我时光不蹉跎,因为想你让我赶快努力工作。因为有你我的世界才精彩。周末你是我工作的动力和快乐的源泉。 4 “国难日亟,希兄移至台湾,共济艰危,为盼!”宋子文基于盛意难却,曾于1950年3月,专程赴台报聘,短暂访台数日。 5 言尽于此,纸短情长,翘等佳人,切切为盼。

“接洽为荷”是什么意思?

“接洽为荷”是什么意思?

“接洽为荷”的意思是希望对方对于您所发出来的要求给予配合,对于您派去办事的人给予接洽。为荷,代表你热切的希望。 “为荷”中“荷”字有两种用法:一是名词,如荷花。二是动词。当动词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是“扛”“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负荷”;其二是表示情感,如“感荷”“致荷”。“为荷”的意思,便是“为此感谢你”。 示例:近现代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现在略加改动,希照此次序排列为荷。” 扩展资料 书信常用结语 一、请对方回信 1、盼即赐复。 2、翘企示复。 3、盼祷拨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 二、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三、答复对方询问 1、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2、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三、请人应允 1、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2、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3、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闲荷好自洁是什么意思?

根据题意, 这个句子的意思如下 清闲自在的荷花喜好保持自身的高洁。


“请给予支持为荷”中的“荷”是指是什么意思?

wéi

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感谢之意。
是很多应用写作里的客套话,意思是麻烦人家了。
“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公文中的“为荷”“为要”是什么意思

为荷 :wéi he(四声)
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承情感谢之意。
he 四声,承受恩惠

为要,为重要
至为重要


函覆为荷是什么意思?

“函覆”为覆函倒装,意思为回复信函。“为荷”在古代书信中常见,“荷”有负担的意思,也就是这件事“作为负担”,表示麻烦了,对别人的感谢。例:兄意何如,函覆为荷。


有人知道公文写作里“请予接洽为荷”是否正确?

一般只需要写:“请接洽”就好了。 “请接洽为荷”中的荷的意思是:用于书信中表示感谢或客气 如∶感荷;拜荷;荷佩(荷佩。感荷;感激);荷恩(蒙受恩惠);荷眷(荷睠。承受恩宠;承蒙关注)相当于“请接洽为盼”中的“盼”的意思。都表示感谢。 “请予接洽为荷”这是以前介绍信、联络信之类的礼貌用语,往往具于信末。 与之相似的还有:请予接洽为谢! 请予接洽为荷!请予接洽为盼! 公文写作要注意三个环节 :   一、是起草拟制环节 :既要避免张口就说、提笔就写,又要避免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起草文稿时,要想清楚再下笔,遇到把握不准的内容和字词,要多借助“拐杖”,学一学文件、查一查字典、想一想规定,不要仅凭经验办事、仅凭感觉写稿。遇到引用领导批示和原著、数字、日期、人名、文件名等,更要认真核对。 二是审阅审批环节:    既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又不能“抓大放小”。    审阅审批文稿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审文稿的主题是否鲜明、思路是否清晰,又要看文稿的谋篇布局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还要看句子是否通畅、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标点是否规范,内容是否涉密、能否公开等。就公文审核而言,有时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要素,把握不好,也会产生大的影响。

“请予接洽希协助为荷。”这句话什么意思。各字的意思如何解释?

请给予接待,希望合作愉快的意思。 荷hè
⒈扛,承当,担任:~锄。~枪。~担。负~。~天下之重任。

⒉感激别人的关心或帮助,常用在书信里。〈表〉礼貌:深深感~。特致谢为~。 [希予]希望给予。 [悉]①全;都。②知道。 [系]是


“请予接洽希协助为荷.”这句话什么意思?

请给予接待,共同协商,希望合作愉快的意思。 [jiē qià] 接洽 接洽,指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接待与洽谈。 指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九日上午八时,一切都已接洽妥帖。” 蹇先艾 《春和客栈》:“我们有五个代表被推选出来,先到 遵义 去接洽校舍。” 扩展资料近义词: 联系[拼音]:[lián xì] [释义]:互相之间取得联通关系 ,结合起来。 商量 [shāng liang] 交换意见:遇事要多和群众~。这件事要跟他~一下。 斟酌 [zhēn zhuó]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再三~。~字句。这件事请你~着办吧。 商榷 [shāng què] 商讨:这个问题尚待~。他的论点还有值得~的地方。

如何开单位介绍信

单位介绍信篇一   一、介绍信的概念   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   二、介绍信的作用   1.介绍信主要用于联系工作、洽谈业务、参加会议、了解情况时的自我说明。   2.对于持信人而言,介绍信具有介绍、证明双重作用。   三、介绍信的种类   介绍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便函式的介绍信,一种是带存根的介绍信。   四、介绍信的结构和写法   (一)便函式介绍信。   用一般的公文信纸书写。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结尾、单位名称和日期、附注几部分。   1.标题   在第一行居中写“介绍信”三个字。   2.称谓   另起一行,顶格写收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加“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再加冒号。   3.正文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一般不分段。一般要写清楚:(1)派遣人员的姓名、人数、身份、职务、职称等。(2)说明所要联系的工作、接洽的事项等。(3)对收信单位或个人的希望、要求等,如“请接洽”等。   4.结尾   写上表示致敬或者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等。   5.单位名称和日期   6.附注   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具体天数用大写。   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派遣单位的名称和介绍信的开出日期,并加盖公章。日期写在单位名称下方。   (二)带存根的介绍信。   这种介绍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存根、间缝、本文三部分组成。   1.存根   存根部分由标题(介绍信)、介绍信编号、正文、开出时间等组成。存根由出具单位留存备查。   2.间缝   间缝部分写介绍编号,应与存根部分的编号一致。还要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3.正文   本文部分基本与便函式介绍人相同,只是有的要标题下再注明介绍信编号。   五、介绍信的写作要求   1.接洽事宜要写得具体、简明。   2.要注明使用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天数要大写。   3.字迹要工整,不能随意涂改。   单位介绍信篇二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   兹有我单位(单位名称) 经办人员 (身份证号码: ),前往你处办理_____年上海市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登记凭证事宜,请接洽!   用人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单位介绍信篇三   介字第n号   重庆渝建交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兹介绍 (同志(壹人)身份证号 (前来你处联系办理企业网上投标报名锁事宜.请接洽.   (有效期 (天)   XX年x月x日


"协助为荷"怎么解释,有否出处?

“为荷”是古代文言书信的常用语,早已有之,未必如楼上所言是新词

意思是麻烦人家了,“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在信尾写为荷就是要求人做事了

这种词语往往比较文气,所以即使是写白话书信也可以用


"协助为荷"怎么解释,有否出处?

"为荷"是古代文言书信的常用语。
意思是麻烦人家了,“荷”是负担的意思,为荷就是把它当作负担 。在信尾写为荷就是要求人做事了 ,这种词语往往比较文气,所以即使是写白话书信也可以用。
“荷”,读第四声。
⒈扛,承当,担任:~锄。~枪。~担。负~。~天下之重任。
⒉感激别人的关心或帮助,常用在书信里。〈表〉礼貌:深深感~。特致谢为~。
[希予]希望给予。 [悉]①全;都。②知道。 [系]是


身体为荷是什么意思?

词语名称: 为荷
词语解释: 1.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承情感谢之意。

应该是很多文件里的客套话
为荷是说:劳烦啦,麻烦啦的意思
身体为荷可能是让对方帮忙,说麻烦对方的客气话。
还有接洽为荷等等。


“如是我闻”出自哪里?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二八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结所系法随生味着.顾念.心缚。则爱生。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如人种树。初小软弱。爱护令安。壅以粪土。随时溉灌。冷暖调适。以是因缘。然后彼树得增长大。如是。比丘。结所系法味着将养。则生恩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初小软弱。不爱护。不令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烧以成粪。或扬以疾风。或投之流水。比丘。于意云何。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耶 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接洽为荷”怎么理解?

【解释】希望对方对于您所发出来的要求给予配合,对您派去办事的人给予接洽。 【拼音】[ jiē qià wéi hè ] 【英文】I'd be grateful to make contact with you. 写介绍信常在末尾写上“此致”“敬礼”,或加上“请接洽为荷”。“为荷”的意思解释如下:“为荷”中“荷”字有两种用法: 一是名词,如荷花。 二是动词。 当动词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其一是“扛”“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负荷”; 其二是表示情感,如“感荷”“致荷”。“为荷”的意思,便是“为此感谢你”。 扩展资料 写介绍信常在末尾写上“此致” “敬礼”的意思解释如下:此,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致,尽也,无保留呈献之意。“此致”的作用是概括全文,结束全篇。所以,它不是“敬礼”的动词,故应在“此致”后加上句号。 接洽(jiē qià),意思是指跟人联系,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 出处:蹇先艾《春和客栈》:“我们有五个代表被推选出来,先到遵义去接洽校舍。”

根据 依据 为了 兹 查 特 为要 为盼 为荷 我校 贵局 业经 原则同意 当否 如无不当 恳请 报请 拟请 近接 收

长沙理工周雷。 你就死了这条心自己做吧。


高分求:销售公文常用到的词!

公文语言的词汇

(一)称谓语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

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

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四)结尾语

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

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称谓用语有:“贵省”、“贵局”、“该地区”、“我市”、“我县”、“本镇”等。

表时间的模糊词语有:“最近”、“近期”、“适当时候”、“现在”、“将来”、“曾经”、“同时”、“有时”、“一直”等。

表范围的模糊词语有:“有关”、“各部门”、“乡(县、市、省)内外”、“国内外”、“左右”、“上下”等。
表条件的模糊词语有:“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情况下”、“在……基础上”、“符合一定条件”、“在特殊情况下”等。

表数量的模糊词语有:“许多”、“多数”、“广大”、“某些”、“有此”,“一些”、“个别”、“部分”等。

表程度的模糊词语有:“很”、“一般”、“更加”、“进一步”、“基本上”、“显著”、“一定……”、“较”等。

表频率的模糊词语有:“经常”、“不断”、“有时”、“反复”、“再三”、“多次”、“偶尔”等。

四、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词语,现简要介绍如下:

A

[按期]按照规定的期限。

[按时]依照规定的时间。

[按语]发文单位批转或转发公文时所做的说明或提示。

[按照]依照;据此办理。

[案卷]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

B

[颁]发布;颁发。多用于庄严、隆重的场合。

[颁布]公布。多用于公布重要的法律、规定、条例、命令等。如“颁布法令”、“颁布奖惩条例”。

[颁发]发布;授予。多用于领导机关发布重要文件或向有关单位或人员授奖。如“本条例自颁发之日起执行”、“颁发奖章和奖金”。

[颁行]颁布施行。

[报呈]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如“报呈上级备案”。

[报告]①用书面或口关的形式向上级做正式陈述。②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上级所做的正式陈述。

[报经]上报并已经得到。如“报经上级同意”。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如“履行报批手续”。

[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机关请示或请求。如“报请上级批准”。

[报送]向上级呈报。

[备案]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如“此事已报上级备案”。

[备查]准备好文件、案卷、图表等以供查考。如“存档备查”。

[本]自己方面的。可用于机关、团体和个人的自称,也可用于文件自身。

[本拟]本来打算。

[本应]本来应该。如“本应从严惩处,但念其……”

[比照]比较对照(已有的做法或同一范畴的规章制度处理)。

[濒于]临近;接近。多用于坏的情况。如“濒于破产”、“濒于绝望”。

[并经]并且经过。

[不啻]不止;如同。

[不法]不守法的;违法的。如“不法分子”、“不法行为”。

[不日]要不了几日;几天之内。

[不失为]还可以算得上;称得上。“这样处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不时]随时。如“不时之需”。

[不宜]不适宜。如“不宜操之过急”。

[不予]不准许;不给。

[布置]对工作、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

[部署]安排、布置(工作或活动)。

C

[参见]同“参看”。

[参看]读一篇文件时参考另一篇。

[参与]参加进去共同进行。

[参阅]同“参看”。

[参照]参考并仿照。如“参照执行”。

[参酌]参考实际情况,加以斟酌。如“参酌处理”。

[草拟]起草和撰拟。如“草拟文件”。

[查]清点;了解;调查;清查。

[查办]查明犯罪事实或错误情节加以处理。如“严加查办”、“撤职查办”。

[查对]清查核对。如“业经查对,正确无误”。

[查复]核查后做出答复。

[查禁]检查并禁止。

[查究]调查并追究;检查追究。如“对此须认真查究”。

[查收]检查后收下。

[查询]调查询问。

[抄报]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报送需要了解情况的上级机关和首长。

[抄发]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除主送机关及首长外,下发给需要了解文件内容的下级机关或人员。

[抄送]把有副本或抄件的公文送交平行机关、单位或个人。

[成例]现成的例子和办法。如“援引成例”。

[成文]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成为书面的。

[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如“呈报省政府批准”。

[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求或请示。如“呈请核示”。

[承蒙]受到(客套话)。如“承蒙指教”、“承蒙恩准”、“承蒙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纯系]纯粹是。如“纯系无中生有”、“纯系无理取闹”。

[此]这个。如“在此基础上”、“此议不妥”。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

[此复]就这样答复。用于批复或函复的结尾处。

[此令]就这样命令。用于命令的结尾处。

[此批]中央或地方机关,对人民团体呈送的报告有所批复时,用此语为终结。

[此状]颁发任命状或奖状时用“此状”作为终结语。

[存案]在有关机关登记备案。

[存查]保存起来以备查考。如“交财务处存查”。

[存档]把已经处理的公文、资料归人档案,供以后查考。

[存疑]把疑难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不做处理。如“此事存疑,留待后决”。

D

[大]超过一般的;十分;很。

[大力]很大的力量;用很大的力量。如“大力支持”。

[大有]很有。如“大有余地”、“大有……之势”。

[待]等待。

[当即]当时;立即;马上就。

[当否]是不是恰当合适。

[电悉]通过电报(电话)了解到。

[定]规定的;不可移动和变更的。

[定案]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与取舍的决断。如“此事待讨论后再行定夺”。

[定于]决定在。

[定予]一定给以的。

[动]行动;动作;行为。也做“往往”解释。

[动议]会议中临时的建议。如“紧急动议”。

[动辄]动不动就。

[度](量词)次。

[敦]诚恳。

[敦促]诚恳地催促。

[敦聘]诚恳地聘请。

[敦请]诚恳地邀请。如“敦请届时光临指导”。

E

[讹误](文字、记载)错误。

[而]有三种用法,—是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二是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三是插在主谓语之间,起“如果”的作用。

F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等)。

[凡]凡是。

[反之]与此相反。

[非经]除非经过。

[废]废止的;不再使用或不再生效的。

[废弛]政令、法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

[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

[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置一边。

[奉]接受。用于下级接受上级的指示、命令。

[否]不;不行。

[复核]复查核对。

[附件]指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制定的文件,是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发出的有关文件或物品。

G

[该]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

[概]大略、大概;一律。

[概用]一律用。

[稿]指外发公文的未定稿、草稿。

[稿本]公文形成前所产生的各种文稿,如草稿、讨论稿、修改稿、送审稿等。

[根据]依据。用于公文的开端。

[公布]公开宣布,让大家都知道。用于政府的法律、命令、文告及团体、单位的通知事项。

[共识]指双方或多方在某一问题上的共同认识。

[关于]具有指示性的介词,多与名词组成偏正词组用作公文题目。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用于请柬、邀请信的末尾处。如“敬请光临”、“欢迎光临指导”。

[规程]对某种政策、制度、正确做法和程序所做的分章分条的规定。

[规定]对某一事物的方式、方法、数量、质量所做的决定。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规格]指质量的标准,如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

[规约]经相互协议规定下来共同遵守的条款。

[规则]规定出来给大家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多用于单位、团体或国家。

[果系]果然是。如“经调查核实,果系张某所为”、“经查此事果系误传”。

H

[还须]还必须。

[函]信件。如“公函”、“来函”。

[函复]用信函答复。如“所拟可否,盼速函复”。

[函告]用信函报告或告诉。如“特此函告”。

[核]仔细地对照和考查。

[核拨]审核后拨发。

[核定]审核决定。

[核对]审核查对。

[核减]审核后决定减少。如严核减行政经费10%” 。

[核实]审核查实。

[核销]审核后报销。

[核准]审核后批准。如“该计划业经市政府核准”。

[后经]后来经过。

[互动]为解决某一问题,双方或多方采取实际行动。

[会签]指与文件内容有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在发文稿上签注意见和姓名。

[会同]同有关方面会合在一起。

[汇总]汇集到一起。多指资料、数据、表格、文件等。

J

[基于]根据。如“基于以上理由”。

[即可]就可以。

[即日]当天。如“本条例自即日起施行”。

[即席]在集会或宴会上(当场)。如“即席讲话”、“即席赋诗一首”。

[亟]急迫。

[鉴]审察;仔细看。

[鉴别]辨别。

[鉴戒]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如“引为鉴戒”。

[鉴定]对人或事的优劣做评价。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

[见]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复]答复(我)。

[见谅]原谅(我)。如“敬希见谅”。

[校订]对照可靠的材料复核公文中的疑误之处。

[接]接到。

[接办]接过来继续办下去。

[接管]接收并管理。

[接洽]联系洽商。

[届时]到时候。表示预定时间准时做某事。如“请届时参加”。

[谨]敬辞,表示敬重、郑重的意思。

[谨电]恭敬地电告。如“欣闻……,谨电致贺”。

[谨启]恭敬地陈述。如“X X公司谨启”。

[谨悉]恭敬而慎重地了解到。如“来函谨悉”。

[惊悉]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如“惊悉X X同志病逝”。

[经]经过。

[径]直接。

[径报]直接报送。如“有关材料请径报市政府办”。

[径向]直接向。如“此事宜径向县劳动人事局反映”。

[径与]直接同。如“请径与市人才中心联系”。

[径自]自己直接(行动)。如“该公司未经批准,径自开展人才招聘活动”。

[就]靠近;从事。

[就地]在原地。如“就地解决”、“就地安置”。

[就绪]已经安排好。如“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就学]从事学习。

[就业]从事某项职业。

[具名]在文件上签名。

[据]根据;依据。

[据此]按照这个。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决算]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而编制的会计报告。

[决议]经过一定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

[均]全;都。

[均经]全部经过。

[均须]都必须。

[均应]全都应该。

K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了解。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可否]可不可以。

[恳请]诚恳地邀请或请求。如“恳请拨冗出席”、“恳请原谅”。

L

[滥用]超过规定范围地使用。如“滥用职权”、“行文不得滥用方言”。

[累计]层层相加,累聚计算。

[立案]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备案。

[立即]立刻。

[列举]一个一个地举出来。

[列席]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

[聆听厂听”的文言词。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如“聆听教诲”。

[另行]另外进行(某种活动)。如“另行通知”、“另行规定”。

[令行禁止]有令行,有禁止。多用于下行公文的要求之中。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或应该做的事情。如“履行诺言”、“履行手续”。

[论处]判定处分。如“依法论处”、“按违反政纪行为论处”。

M

[免]去掉;除掉。如“免去”、“免职”。

[面洽]当面接洽。如“面洽公事”、“详情请与来人面洽”。

N

[能否]是否能够。

[拟订]草拟。如“拟订计划”、“拟订方案”。

[拟稿]起草文稿。

[拟经]打算经过;准备经过。

[拟于]打算在。

[挪用]将专项款移作他用。如“挪用公款”。

P

[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和要求。

[批复]对下级来文的批示答复。

[批件]带有上级批示的文件。

[批示]上级对下级来文批注意见。

[批阅](领导人)阅读文件并加注批语。

[批转]把下级来文批示转发给其他单位执行和参阅。

[批准]上级对下级的意见表示同意。

[破案]查清涉及法律的事件。

Q

[期]①等待;盼望。②日期;预定的时日。如“定期”、“按期”。

[期于]希望达到;目的在于。

[启动]原指机器、设备开始运转。在社会生活中则指某项工作或活动开始进行。

[启用]开始使用(印章)。

[讫]完结;截止。

[迄今]到现在。

[洽商]接洽商谈。如“洽商有关事宜”。

[签订]订立协议、合同、条约并签字。

[签发]主管负责人对公文文稿签署发稿意见。

[签收]收到公文信件后,在送件人的发文簿上签字,表示文已收到。

[签署]在公文上正式签字。

[签章]在文件上签名盖章。

[签注]在文件上批注意见。

[切]切实;务必。

[切记]牢牢地记住。

[切切]①千万;务必。如“切切不可忘记”。②用于布告、条令等末尾,表示叮咛。如“切切此布”。③恳切;迫切。如“切切请求”。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勿]千万不要。如“切勿等闲视之”。

[清册]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册子。

[清查]彻底检查。

[清点]清理查点。

[清稿] ①把文稿誊清。②誊清了的稿子。

[清样]最后一次校改后的校样。

[请柬]邀请书,俗称“请帖”。

[请示]向上级请求指示。

[请予]请给予。属请求性用语。如“请予审批”、“请予批示”。

[顷]不久以前。

[顷奉]刚才接到。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顷奉上级指示”。

[顷接]刚才接到,多用于平行机关或个人之间。如“顷接来函”。

[顷闻]刚才听到。如“顷闻X X同志不幸病逝”。

[确系]确实是。如“经查证,此案确系错判”。

R

[任]担负;使用。

[任免]任命和免职。如“任免名单”。

[任命]下命令任用。如“任命X X X为公安局副局长”。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如“量才任用”。

[任期]担任职务的规定期限。如“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日程]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如“议事日程”、‘‘工作日程”等。

[日内]最近的几天里。如“大会将于日内举行”。

[日前]几天前。

[冗]①多余的。如“裁减冗员”。②繁忙的事。如“希拨冗出席”。

[如期]按照预定的日期。如“该项任务业已如期完成”。

[如上]如同上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如“特报告如上”。

[如下]如同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如“特提出如下意见”。

S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用于批评某种错误倾向的通知、通报等公文中,属强调语气。

[删]去掉文中的某些字句。

[删除]删去。

[删改]删削并改动。如“原稿个别地方做了删改”。

[删节]删去文中可有可无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缮写]抄写。

[尚望]还希望。如“尚望贵局大力支持”。

[商]与……商量。如“XX问题请商人事局解决”。

[商定]协商确定。

[商讨]商量讨论。

[上报]向上级报告。

[申报]用书面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审定]审查决定。

[审订]审查修订。

[审发]审查发出。

[审改]审查修改。如“审改文稿”。

[审核]审查核定。

[审批]审查批示。如“报请上级审批”。

[审修]对文稿审阅修改。

[审阅]审查阅读。如“审阅报告”。

[施行]实施执行。多用于公布法令规章的生效时间。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实施]实行。用法同施行。

[事]事情;事项。

[事宜]事情的安排和处理。

[事由]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

[试行]试验推行。

T

[特]特地。常用于公文开头与主体之间的过渡。如“特做如下决议”、“特决定如下”。

[特此]特别为此事;专为此事。一般多用于通知、通报、报告等文件的结尾处。如“特此报告”、“特此通知如下”、“特此决定”

[特予]特地给以。

[提案]向会议提出的议案;如“截至今天,本次大会收到提案X X X X件”。

[提请]提出要求或议题,请会议或上级研究讨论,做出决定。如“提请上级批准”、“提请大会讨论通过”。

[提要]从全文中提出要点。

[体会]体验领会。

[体式]文件的格式。

[条款](条目)规章、制度、契约的条目。

[条例]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法律文件,也包括团体制度的章程等。

[听取]听,多用于听意见、听反映、听报告、听汇报等。如“大会先后听取了一府两院的报告”、“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

[通报]①动词,指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经验教训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单位。如“现将情况通报如下”、“特予通报表扬”。②名词,文件的名称之一,即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如“此事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宜发通报予以严肃批评”。

[通病]指一般都有的缺点。

[通告]①动词,普遍地通知。②名词,普遍通知的文告,文件的名称之一。

[妥否]是不是恰当。

W

[完稿]脱稿。

[玩忽职守]工作极不负责或严重失职。

[望]希望;盼望。

[望即]希望立即。多用于下行文,属期望性用语。如“望即着人调查,并报结果”。

[为]为了。

[为此]为了这个。

[为荷]感谢受到你们帮助。如“请予大力协助为荷”。

[为盼]希望受文者按来文要求去办。多用于函、通知、介绍信末尾处。如“请速予批复为盼”。

[为使]为了使得。

[为要]是重要的。多用于下行文,提醒下级单位务按文件规定办理。如“望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为要”。

[为宜]是妥当或适当的。

[为止]截止;终止。

[文稿]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未经]没有经过。

[务]务必。文件中常用的有“务请”、“务希”、“务祈”、“务求”、“务期”、“务使”等。

[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

[务须]一定;必须。

[勿]表示禁止或劝阻。

X

[希即]希望立即。

[希予]希望给予。

[悉]①全;都。②知道。

[系]是。如“纯系”、“显系”、“果系”、“确系”。

[细则]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详细规则。

[下达]向下级传达或发布(命令、指示、意见)。

[下不为例]下次不能援例,表示只通融这一次。有提醒警告作用。如“必须严加查处,决不搞下不为例”。

[现]现在;此刻。

[限于]限定在;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

[详悉]详细地知道。

[行]①做或实行。②将要。

[行文]发公文给(某个或某些单位)。如“行文各地”。

[须]须要;必须。

[须即]必须立刻。

Y

[严]严格。

[严办]严厉查办。

[严防]严格防范。

[严加]严格加以。

[严谨]严密谨慎。

[严禁]严格禁止。

[严守]严格遵守。

[严重]程度深,影响大,情势危急。如“问题严重”、“后果严重”、“表示严重关切”。

[业经]已经。如“业经呈报在案”。

[业已]已经。如“业已调查属实”。

[业于]已经在。

[一并]合在一起。多在两件以上的事情、问题或文件需要合并处理时用。

[一经]只要经过。

[宜]①合适。②应当。多与“不”字结合,用在否定式上。

[已悉]已经知道。

[以]用;拿。

[以便]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有了上半句所说的条件,下半句的目的就容易实现。

[以此]用这个。如“以此推算”。

[以儆效尤]儆,使人觉悟。效尤,学坏样子。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

[以利]以便有利于。如“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以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

[以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以此希望。如“再接再厉,以期全胜”。

[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面的结果是由上述的原因所带来的。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上的延伸或扩大。

[以资]用来作为。如“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亦须]也必须。如“对……亦须关注”。

[议案]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

[议程]会议进行的程序。

[议题]会议讨论的题目。

[引为]引来当作。如“引为骄傲”、“引为教训”。

[引以为戒]将过去的事情作为教训和警戒。

[印鉴]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

[印信]公章。

[应]应该。

[应即]应该立即。

[应届]本届。如“应届毕业生”。其对应词是“往届”。

[应将]应该把。

[应邀]接受邀请。

[应以]应该用。

[应于]应该在。如“此项工作应于六月底前完成”。

[应予]应该给以。如“应予鼓励”。

[用]使用。

[于]在。

[与会]参加会议。如“与会代表”。

[予]给予。

[逾期]超过规定期限。如“逾期未复者,视为同意”。

[援引]引用。

[援用]引用。

[阅悉]看过并知道。如“来函阅悉”。

[越级]越过直属的上级直接到更高的上级。

[运作]进行工作或开展活动。如“运作方式”

Z

[在案]已经记录在档案中,可以随时查考。如“记录在案”。

[暂行]暂时实行。如“暂行规定”、“暂行条例”。

[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成市公安局迅速破案”。

[责令]命令专人或机构负责(办理)。如“责令有关部门查清案情”。

[摘由]摘录公文的主要内容以便查阅(因为公文的主要内容叫事由)。

[展期]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推迟。如“报考工作展期至3月底结束”。

[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o

[照办]依照办理。如“碍难照办”。

[照此]按这样(去办)。如“同意所拟,望照此办理”。

[正本]文件的正式文本。

[值]遇到;碰上。

[指令]上级对下级所做的指示和命令。

[指示]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指上级指示下级的具体文件。

[指正]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致]给与。

[制定]定出。如“制定宪法”、“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学会章程”。

[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方案”。

[制度]要求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

[衷心]出自内心。如“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拥护”。

[专此]专门在这里。用于报告的结尾处。如“专此报告”。

[追查]追问调查。如“追查责任”、“追查到底”。

[准予]准许。如“准予毕业”。

[兹]现在。如“兹定于6月8日召开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新闻发布会”。

[兹将]现在将。如“兹将(二OO六年工作计划)送上,请审示”。

[兹介绍]现在介绍。如“兹介绍X X X等二同志前往贵局……”。

[兹就]现在对。如“兹就……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兹派]现在委派。

[兹因]现在因为。

[兹有]现在有。如“兹有我局副局长X X X等二同志前往贵处联系……事宜,请接洽”。

[自行]自己进行。如“自行办理”、“自行解决”。

[总结]把一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或情况,分析研究之后做出的指导性的结论。如“年终总结”、“工作总结”。

[总则]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

[遵从]遵照并服从。如“遵从上级指示”、“遵从决议”。

[遵行]遵照实行或执行。如“即请批示,以便遵行”。

[遵照]依照;按照。如“遵照执行”。


在公文写作中什么叫兹将啊?

公文语体的规范性,既准确,又简洁,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套专用词汇,用于公文的启、承、转、合之处。例如:
1、开头用语:兹(这、这个)为、兹经、兹因、兹将、兹就;顷(刚刚、方才)接、顷间、顷将、顷悉;顷据;欣(高兴、愉快、开心)悉、欣闻、欣逢;关于;根据、依据;遵照;
2、称谓用语:本(部)、我(局);贵店(公司)、你(厅);该或其(所、社)等。
3、谦敬用语:承蒙协助、承蒙惠允(顾)、承蒙光临;不胜感激、不胜荣幸、无任感激;大力协助、鼎力支持等
4、时间用语:当即、在即、即日、即刻;火速、从速、急速、即速;如期、按期、限期、定期、逾期;届时、按时;不日、不时等。
5、经办用语:业经、经、已经、兹经等。
6、总结用语: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据此、对此、为此等。
7、引叙用语:近接、顷接、前接、接、悉等。
8、希望用语:希、希予、望、希将;请、务请、拟请、着请;盼、盼能等。
9、征询用语: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可行等。
10、答复(表态)用语:同意、拟同意、照办、可行、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不同意、暂缓执行、请严格执行、请遵照执行、请参照执行等。
11、结尾用语:为要、为盼、为荷(感谢);特此通知、特此通报、特此通告、特此报告、特此请示、“以上意见(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复(指示)”;“以上意见(请示)如无不当,请批转有关单位部门执行”;请予以审批(核准)、特此函达、特此函复、特此函商、此复、此令等。
使用一些文言句式:值此……之际;凡……者;集……于一体;融……于一身;被……所;为……所;恰逢……;就……而言;之所以……是因为;谨以……名义;兹定于……;不少于……;至少……;均不得……;含……者;不包括……;除……外;若……;等。
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要革除陈旧迂腐语言,例如:大人、老爷、下官、卑职、末将、鄙人、敝人、奴才、窃以为、愚见、诚惶诚恐、罪该万死、叩首、顿首、稽首等。
要与时俱进,运用新词语。(《现代汉语词典》2003版)例如:万元户、钉子户、关系户、关系学、哄抢、魔方、创收、编外、法盲、空调、旅游鞋、封顶、立交桥、扶贫、另类、异质、快餐(便当)、VCD、CT、CEO、VIP、SARS(非典)病毒、AA制、QQ、CEPA、FBI、CIA、WTO、WHO、NBA、CUBA、AIDS、APEC 等。
简缩语:中共中央、北大、门前三包、创建三城、三废、三个代表,三乱,三陪,粉丝、SOS、WTO、WHO、UN、U.S.A,U.K,APEC、OPEC,NBA、CEO、CT、DVD、CD、CPU等。


大学应用语文课后作业:请将下列“惯用语”造句:根据、依据、为了、兹、查、特、为要、为盼等

搜 唐世贵 主编的应用文写作教程 第一章 绪论里有


望领导批准为谢 代表是我谢他还是我谢他

谢领导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什么意思?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什么意思?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当做、权作、等同于”意思,“望支持为谢”的意思即为”希望你给予支持,在此(说一下)权作谢谢了“。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什么意思?为,一般表示的意思为: 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变成:成~。 4、是:十两~一斤。 5、治理,处理:~政。 6、被:~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严格地说,“望支持为谢”于语法上有所欠缺,只能意会。 比较规范的说法应该是: “望予支持,谨表谢意”。

望领导批准为盼的格式

望领导批准为盼的格式

“批准为盼”一般用于祈请性公文。 如果报告是希望领导批准,结尾写“批准为盼”是对的。 除此之外,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等。 扩展资料: 根据报告的目的(或用途),结尾不同。 结尾一般说希望对方、等待对方,可以表示为:“望……为盼!”或者“望……为感!” 如“望批准为感!”:意思是批准是我们所盼望的;“望回为盼”:意思是你回来是我们的盼望。 类似用法还有:支持为盼接洽为盼望回为盼批准为盼。 你写的报告若是希望领导批准,可以用:望领导批准!请领导考量,批准为盼。请领导多多支持!谢谢!望领导给予支持!谢谢!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什么意思?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当做、权作、等同于”意思,“望支持为谢”的意思即为”希望你给予支持,在此(说一下)权作谢谢了“。 望支持为谢的“为谢”是什么意思?为,一般表示的意思为: 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变成:成~。 4、是:十两~一斤。 5、治理,处理:~政。 6、被:~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严格地说,“望支持为谢”于语法上有所欠缺,只能意会。 比较规范的说法应该是: “望予支持,谨表谢意”。

点击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

猜你喜欢

新鲜事

热门阅读

娱乐新闻

精彩专题

美白方法 自制面膜 去黑头 秋冬护肤 明星护肤 男士护肤 收缩毛孔 皮肤过敏 颈部护理 唇部保养 眼部护理 洁面 黑眼圈 去眼袋 如何保湿 补水方法 去角质 爽肤水 去粉刺 去皱方法 抗衰老 SPA 如何祛斑 祛痘方法 去痘印 控油 油性肌肤 紧肤 美容食品 珍珠粉 洗面奶 防晒霜 面霜乳液 胶原蛋白 美黑 红血丝 皮肤干燥 痤疮疤痕 手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