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浮士德简介_歌德《浮士德》五个悲剧简介

发布日期:2022-10-23 17:05:00

浮士德的内容梗概

上帝与魔鬼辩论。恶魔靡非斯特认为世界是一片苦海,而且永远不会变;人只能终身受苦,像 虫鱼一样,任何追求都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上帝坚信像浮士德这样的人类代表,虽然在追求中难免 有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于是靡非斯特与上帝打赌,要将勤学 精进的饱学之士浮士德引入邪路,让他堕落。靡非斯特找到浮士德时,这个老学究正在一个中世纪的书斋里坐卧不安。他深感自己知识渊博 但却毫无用武之地,渴望投身宇宙,承担起世上的一切苦乐。于是靡非斯特趁机同浮士德定约:靡 非斯特今生愿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提供寻欢作乐的一切条件,满足他的一切需要;但 当浮士德表示满足的一瞬间奴役便解除,浮士德就属恶魔所有,来生便做恶魔的仆人。浮士德根本 不相信人会知足,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定约后,靡非斯特带着他四处云游。

他们首先来到一家酒店饮酒作乐,但浮士德对此并不感兴 趣。于是靡非斯特就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意欲用爱情生活来引诱他。他利用魔女的丹药使浮 士德变年轻,并让浮士德爱上了美貌的少女玛甘泪。在他的帮助下,浮士德与少女偷情成功,但他 们却在无意间害死了少女的母亲和哥哥。玛甘泪悲痛欲绝,身陷囹圄。浮士德救人不得,被靡非斯 特强行拉走。疲惫不堪的浮士德在阿尔卑斯山麓昏昏欲睡,醒来之后忘却了一切悲痛,重新恢复了生活的勇 气。他们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宫廷,发现该国已陷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该国君臣只知道寻 欢作乐,对政局一筹莫展,整日惶恐不安。浮士德积极为国王献计献策,建议发行纸币,使王朝暂 时度过了财政危机。国王高兴之余,竟异想天开地想见古希腊美人海伦和美男子帕里斯,并催促浮 士德去办。浮士德借靡非斯特的魔法招来了这对美男女,但他自己也被海伦的美貌所吸引,不慎引 起爆炸,使美人变成烟雾消失。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正在进行“人造人”的实验,他被靡非斯特请来帮忙制造小人,并让这个小人带领他们飞向古希腊去寻找海伦。在那里,他们找到了海伦。海伦和浮士德一见钟情,结成夫妻。他们很快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这个孩子是个天才,酷爱高跃和飞翔,但不慎从空中坠地身亡。海伦听到儿子在地底下的呼唤,抱吻浮士德后消逝了,只留下一件白色衣裳在浮士德手中。在回国途中,浮士德俯视大海,决心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发现国内正在发生内战,于是帮助国王平息叛乱,得到了一块海边的封地作为赏赐。他希望在这里移山填海,建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乐园。

但有一对老夫妻不愿意搬迁,靡非斯特便派人采用暴力手段捣毁了他们的家园,烧死了他们。于是忧愁女神趁机吹瞎了浮士德的眼睛,恶魔也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瞎眼的浮士德听到掘土的声音,以为人民已经响应他的号召开始动工兴建家园,非常高兴,满足而死。魔鬼赢得了誓约,正想夺取浮士德的灵魂,但就在这时,天上的光明圣母派来一群天使守护他的灵魂进人天国。

浮士德简介

《浮士德》内容介绍

<<浮士德>>简介 歌德写了六十多年时间。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故事梗概: 在广阔的天庭,上帝正在召见群臣,仙官侍立左右。三仙长出位,以宇宙的浩瀚,变化的无穷景象,颂扬上帝造化万物的丰功伟绩。 恶魔靡非斯特和往常一样来到这里,口中无一句称颂的话,反而大发一通议论,说什么世界是一片苦海,而且永远不会变;人只能终身受苦,像虫鱼一样,任何追求都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上帝问起浮士德的情况 。靡非斯特说他正处在绝望之中 。因为他欲望无穷,他想上天揽明月,下地享尽人世欢娱,到头来,什么也不能使他满足。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的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的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靡非斯特不同意上帝的看法,他自信能将浮士德引向邪路,让他堕落,并为这事他提出敢同上帝打赌。上帝一口答应了并将浮士德交给他。 靡非斯特兴冲冲地从天宫下到凡尘 ,一心想到要把浮士德引向堕落 。在一个中世纪的书斋里,室内阴暗、沉闷,年过50开外的浮士德坐卧不宁,烦闷已极。他想到大半辈子自己埋头在故纸堆中,与世隔绝,到头来却一事无成,既不能救世济民,又不见半点聪明。他渴望投身宇宙,承担起世上的一切苦乐。但是,他几次努力都没成功,失望已极之时,他想到了死。他激动地倒出一杯毒酒,将它举到唇边,准备作最后一次痛饮…… 突然,教堂响起复活节的钟声。这钟声猛地唤起浮士德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对人生的向往,因而断了自杀的念头。春天来了,快乐的人群涌向郊外。浮士德也混杂在人群中,人们尽情领略着春天的美景。浮士德特别兴奋,郊野的一切都使他无限欢欣。农民们向浮士德敬酒,酬谢他在瘟疫中搭救他们。浮士德面对群众对自己的热忱褒奖, 十分惭愧。 他反省自己,何曾医好过病人?炼的那种金丹只不过的是骗人。 夕阳西下,良辰将尽。浮士德恨自己没有腾飞的翅膀,飞去把太阳追赶。他感觉有两种意念在内心中搏斗:一个要执拗地守着尘世, 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开凡尘,向一个崇高的境界飞驰。 靡非斯特发现浮士德的思想正处在矛盾之中, 立刻将自己变为一个书生 ,走来与浮士德相识。他告诉浮士德:他是“否定的精神”,“恶”就是他的本质;他要与自然的权威抗衡,要毁灭一切,包括人类。浮士德向他诉说尘世生活束缚的痛苦,他宁愿死也不愿过这种安贫守分,无所作为的生活。但是,死也要死得痛快,或者战死沙场,血染荣冠,或者狂舞之后倒进姑娘的怀抱。 靡非斯特乘机劝他去从事欢乐的事业,从孤僻的生活走向广阔活泼的天地。并提出给他签订这样的契约:靡非斯特今生愿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寻欢作乐,获得一切需要;但当浮士德表示满足的一瞬间奴役便解除,浮士德就属恶魔所有,来生便做恶魔的仆人。浮士德根本不相信“来生”,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场赌博,立下了契约。 于是,靡非斯特便把黑色的外套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和自己,开始了四海的云游。首先,他们来到莱比锡的一家地下酒店,靡非斯特要让浮士德看看这充满“快乐”的世俗生活。酒店里,一群大学生正在饮酒作乐,玩些无聊的把戏,唱些无聊的歌曲。靡非斯特是胡闹的专家,他加入了大学生的阵营,给大家唱了一首滑的跳蚤歌。唱完,众人拍手叫好。接着,靡非斯特又耍了一个花招,在桌子边上钻出洞来,每个洞里都流出了各自想喝的美酒,乐得这群大学生狂笑不已。年过半百的浮士德对这些低级荒唐的把戏和享乐并不感兴趣,急着要离开。 靡非斯特就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意欲用爱情生活来引诱他。恶魔先让他对着一观大的魔镜,镜子里立刻现出一个美女,引得浮士德向往、发狂。不一会儿,靡非斯特又催着浮士德喝下魔女的药汤。浮士德顿时青春年少,浑身爱情激荡。 青春焕发的浮士德在街上溜达。少女玛甘泪由教堂回家,从他身边走过。她美丽的容貌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抢步上前,提出要挽着手儿送她回家。他的要求遭到拒绝,端庄的玛甘泪撒手而去。 浮士德神魂颠倒,急切地要靡非斯特去把玛甘泪捉来。如不从命,就和魔鬼一刀两断。靡非斯特连忙一口应承。这样,在靡非斯特的帮助下,浮士德很快获得了纯洁的平民少女玛甘泪的爱情。为了能在家中享受爱情的欢乐,玛甘泪接受了浮士德的计谋:用安眠药使用母亲沉睡。谁知用得过多,母亲竟一睡不醒,离开了人世。玛甘泪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悲痛欲绝。她只有以悲痛和忏悔的心情祈求圣母把她从死亡和耻辱中拯救出来。可是,丑闻已经传遍市镇,原先的“花中之王”如今处处被人鄙视。 玛甘泪的哥哥——军人华仑亭,一天晚上回家,正好碰上浮士德再次前来与玛甘泪幽会,华仑亭一腔怒火正无处发泄,立刻向浮士德挑战。浮士德在靡非斯特的唆使和帮助下,拔剑杀了华仑亭。 哥哥又遭噩运,玛甘泪再次被恐怖压迫着,终于昏倒在地。这时,浮士德却逃出法网,无忧无虑, 与靡非斯特一道赶赴下流淫荡的瓦普几司的晚会去了。 晚会结束后,靡非斯特告诉浮士德,玛甘泪已身陷囹圄。这消息唤醒了浮士德怜悯的心,他狂怒地斥骂靡非斯特背信弃义,连狗都不如,接着坚决要求去救玛甘泪,即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去。 他们飞马连夜赶到监狱, 玛甘泪已经神经错乱, 把浮士德来看她当作是刽子手来提她到刑场。浮士德看到这般情景,内心悲痛万分,急切的催玛甘泪出狱。但她不愿意走,她深知自己药死母亲,又害死了哥哥,是有罪的。天快亮了,死亡就要来临。任凭浮士德怎样劝逼,玛甘泪都不出狱。靡非斯特冲来,不顾一切把悲痛欲绝的浮士德拖走了…… 在阿卑斯山麓,侧卧在百花烂漫的草地上的浮士德,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数精灵围绕着他唱歌跳舞,给他身上撒着迷魂川的水。浮士德一觉醒来,浑身轻松舒畅,没有一点罪孽感,他感到自己又有了一种坚毅的决心,要向新的生活高峰飞跃。 靡非斯特把他引入一个金銮宝殿,皇帝正想举行化装舞会,寻欢作乐。但国库空虚,财政发生严重困难。愤怒的群众正抗拒官兵横征暴敛。浮士德积极为国王献计献策,建议发行纸币,使王朝暂时渡过了财政危机。这时,皇帝又异想天开去见古希腊美人海伦和美男子帕里斯。浮士德借靡非斯特的魔法,招来了这对美男女。 海伦出现了,男人们个个神魂颠倒,浮士德更是销魂忘形。海伦俯下身去吻帕里斯,引起浮士德极大的醋意,便冲上前将魔术的钥匙触到帕里斯身上,引起一场爆炸,海伦化为烟雾消散,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正在进行“人造人”的实验,几百种元素在蒸馏、升腾、逐渐增长,一个小人儿终于创成功。小人儿发现浮士德迷恋着海伦,自愿带他到古希腊去找海伦。 在那里,浮士德感动了地狱女主人, 她放海伦重返阳间。 海伦和浮士德一见钟情,结成夫妻。 他们很快生了一个儿子欧福良。 小欧酷爱高跃和飞翔,瞬间从空中坠地身亡。海伦悲痛万分,抱吻浮士德后消逝了。她留下一件白色衣裳,幻化为一朵云彩,托着浮士德腾空飞去。 浮士德降落在山顶上,俯视着无际的大海,一个庞大的计划又涌上心头:移山填海,造福人类。这时,国内发生内战,他下山帮助了国王,得到一片赐封的海滩,便立刻动手在这里建造一个平等自由的乐园。但有一对老夫妇不肯搬迁,靡非斯特便派人捣毁了作们的家门,放火烧了他们的小屋、教堂和森林,两个老人被吓死。这事引起了浮士德的忧愁。 这时,忧愁妖女乘机对他吹了一口阴气 ,使他双目失明。 恶魔召来死灵,为浮士德挖掘墓穴,浮士德听到锄头的声音,以为这是响应他的号召前来移山填海的民众,顿时,他觉得大海变良田、人民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就要到来了。他满怀喜悦,情不自禁地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随声倒地死去。 浮士德终于满足了。魔鬼生怕他的灵魂逃走,口中念起咒语来。但这时天上的光明圣母却派来一群天使,魔鬼被天使们的美貌迷住,忘离守护的职责。天使们趁机抢走浮士德的灵魂,飞上天去。高空中,她们高唱着“凡是自强不息者, 到头我辈均能救”, 飞回天堂。天堂顿时欢声四起,众天使为战胜魔鬼、获得浮士德的灵魂而高奏凯歌。

《浮士德》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诗体悲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品,它的创作过程延续了60年之久,凝结了歌德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智慧,也为德国和世界文学竖起了一座丰碑。《浮士德》凭借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和及其鲜明的艺术特征谱写了一部灵魂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
在思想特征上,歌德运用了艺术象征的方式,通过魔鬼梅菲斯特和博士浮士德之间的赌赛,表现了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同时也给魔鬼与博士这两个形象赋予了特殊的内涵。
第一,梅菲斯特形象:身为魔鬼,他不相信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认为人类必定堕落,代表着“恶”,与上帝的“善”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这种描写暗示了歌德把宇宙间的各种对立,社会上的各种矛盾,都抽象为道德上的善与恶的斗争,看成了是受至善至恶所制约的过程,是至善至恶矛盾的反映。
梅菲斯特是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消极、否定精神的象征。他以恶面目出现,对世界万物和人类生活持否定态度。公然宣称“我是否定的精神”,“‘恶’这便是我的本质”。这一形象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一是象征了歌德哲学思想中的否定。他既是上帝所代表的至极肯定的对立面,也是浮士德所代表的具体肯定的对立面。二是代表社会历史观上的“虚无”态度。从人生的意义上说,他是消极与停滞的集合体。他与上帝打赌,要证明人的追求是毫无价值的,人必然堕落,到头来一切努力都将成为虚妄之举。所以,梅菲斯特身上所体现的,是至恶与具体的恶的统一,是现实“恶”的观念的概括性和广泛性。
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恶”的代表,与上帝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与上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并且,浮士德执着地追求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而梅菲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价值。他们二人之间的角色关系,正好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他的两次赌赛是为了证明人类必然堕落,但也正是这种邪恶的刺激,才将浮士德推出了书斋,开始了理想的追求。每当浮士德沉溺尘世时,又是梅菲斯特的“恶”使之奋进。所以说,魔鬼的“恶”并不等于需要被全盘否定,他本身虽对世间的丑恶现象具有一种讽刺和揭露的作用,但也起到了让人明是非、近真理的功用。这样,梅菲斯特便成了历史发展的运动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与善对立而又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必然存在。
第二,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反映。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已经成为文学界的专有名词,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代表。他追求的是美的事物,不断探索人生的奥秘,向更高的灵的境界飞升。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特别是他从一生经历所得出的教训中,否定现实中一切的具体的丑恶的东西,批判中世纪的僵死教条和精神束缚,批判市民社会的保守丑陋,揭露封建王朝的政治腐败等等,都象征现实中某些先进人物的行为。因此,浮士德成为了人类积极精神象征的内涵,在实际中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积极精神。
从浮士德的五幕悲剧:书斋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及其事业悲剧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充满矛盾,并在不断地自我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浮士德一方面积极进取,追求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又不断否定自己,获得更高追求。就这样在否定——肯定——否定的交替循环中探索人生的真理。这即使浮士德精神的精髓:永不满足、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感、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也是作者眼中至善至恶矛盾在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浮士德的悲剧,说明了终极的善是难以穷尽的,而人的追求能力则是有限的。但他的精神,则充分肯定了现实的实践的意义,反映了人生道路探索的漫长曲折的道路,对自然、社会、人生都体现着斗争的智慧。
第三,除了梅菲斯特和浮士德这两个人物形象之外,《浮士德》的巨大思想价值还体现在,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求,对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出三百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和总结。阴暗的书斋是中世纪精神牢笼的象征,浮士德从书斋中走出来,表示了作家对中世纪思想体系的否定以及他要恢复人与自然联系的渴望,这是人文主义思想家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社会反抗的叛逆精神的具体体现。浮士德对莱比锡下层酒馆的放纵行为感到厌恶,放弃与情人的爱情生活,摆脱了低级的官能享乐和迷离的情欲,这可以认为是对早期资产阶级“享乐人生”口号的否定,同时也对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作所为作了评判。特别是浮士德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他对安逸、闲适生活的否定,他有更高的理想追求。这一悲剧能说明,在德国当时的庸俗环境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爱情理想的,这种生活也是不能禁锢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革命精神的。总之,浮士德的每一阶段的活动,都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影射,都具有现实的依据和时代精神发展根据的,每一阶段都是对欧洲和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精神发展的真实反映。歌德正是在这种历史的评判中显示出了他深邃的思想力量和敏锐的艺术眼光。
《浮士德》在艺术上也有着及其鲜明的特色。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特征,作品主要采用象征的创作方法写成。《浮士德》的总体构成体现着歌德所理解的宇宙间的矛盾运动以及与人类关系的基本看法。而浮士德一生的发展,则象征着人类精神由低向高不断发展的渐进历程。这样,就决定着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具体的物质世界和现实生活,而是精神世界和精神演进进程。这也是导致着全部悲剧具有鲜明的象征性的根本原因。正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形象性与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其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在书中主要表现为现实性和浪漫性的结合,作品中的生活场景、社会形态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缩影。但是《浮士德》全篇的构思所体现的又是十分虚幻的,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如浮士德返老还童,穿插的中世纪神话传说等。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为全剧增添了明显的艺术效果。
其二,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诗人遵从生活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作家主观情感,同时在艺术上又具有明显的现代性。比如他将梅菲斯特等丑的东西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表现,并赋予巨大的美学价值,这实际上是现代美学意识的运用。在人物塑造上大量采用了分身及变形的手法,也是现代文学表现艺术手法运用的尝试。
其三,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歌德将他笔下的人物塑造的既形象化,又富于哲理。所谓形象化,就是能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好像就是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比如说浮士德的一生,无不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常人的情感起伏变化,苦闷、热恋、享受、追求等,十分逼真,特色鲜明。而他身上所赋予的特殊内涵,又展示出了人类精神的演进过程,表现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哲理。
此外,《浮士德》还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和包容有多种艺术形式因素,并将其有机地融为一炉。整个作品中,有抒情诗、哲理诗、散文诗、叙事诗,也有感情纯真、音韵优美的民歌。歌德又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诗体与韵律作为其表现手段,表现丰富,变化无穷,显示了诗人娴熟的艺术使用技巧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浮士德》所表现的思想认识,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它展现了世界存在的不同层次的矛盾,揭示了诸多矛盾层次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作用方式,充满了辩证思想。并且,作者善于用善恶矛盾等属于观念上的东西的辩证发展来解释人类社会的演进,在善与恶的矛盾斗争中解释人类精神的发展历史,集结了一切的心血,一切的智慧,还有一切的探索。

历史名著《浮士德》的简介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浮士德》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译文图书馆有
简介:浮士德为了寻求新生活,和魔鬼墨菲斯托签约,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如果有一天浮士德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于是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有了一番奇特的经历,他尝过了爱情的欢乐与辛酸,在治理国家中显过身手,在沙场上立过奇功,又想在一片沙滩上建立起人间乐园……就在他沉醉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他不由自主地说,那时自己将得到满足。这样,魔鬼就将收去他灵魂,就在这时,天使赶来,挽救了浮士德的灵魂。 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围海造地,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写作背景: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歌德《浮士德》五个悲剧简介

一、知识悲剧

知识悲剧是他灵魂冲突的第一个阶段。

“我已对哲学、法学、以及医学方面,还对神学都花过苦功,彻底钻研,我被称为博士,牵着学生们的鼻子,上上下下,纵横驰骋”饱学之士的荣誉及上升的心理追求,使他进入了知识的天堂,至尊的地位和处于知识颠峰的心态显示了浮士德光明精神世界的体验。

但对知识极限世界的清醒审视和对鲜活生命的拷问之后,他又陷入了“枯守这个牢笼,在这里暗淡无光”的心理体验,乏味和僵死的知识以及由此而发的阴暗、无聊的精神焦渴更加剧了无法预知未来的精神危机,百般的厌恶和极度的恐惧决定了他对无意义生命的剥夺。

二、生活悲剧

写浮士德和小市民出身的玛甘泪相爱,遭到封建和宗教势力压制,他们的私生子被溺死,玛甘泪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浮士德的生活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世人生享乐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对立,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追求。

三、政治悲剧

写浮士德到罗马帝国宫廷服务,企图有所作为,但以失败告终。政治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封建王朝的反抗及其妥协性、软弱性。

四、艺术美的悲剧

艺术悲剧是他灵魂冲突的第四个阶段。

浮士德在经过了地狱和天堂心理的几番较量之后,终于明确了地狱映照后的天堂世界的最高定位,频繁冲突的世界给予他丰富经验的汲取,事业的“大我”追求是经验积累后的总爆发,更高境界的追求呼唤出了浮士德的心声。

五、事业悲剧

写浮士德带领人们在国王赏赐的一块封地上用劳动开辟了万亩良田,创建了一个人间乐园。征服大自然的成功,使浮士德感到无比欢乐,便情不自禁地喊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于是倒地而死,结束了探索的一生。但他的灵魂并未被魔鬼带走,而是被天使接到了天堂。

浮士德创建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力作,前后经过了60年,它属于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巨著之一,奠定了歌德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士德

点击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推荐信息

猜你喜欢

新鲜事

热门阅读

娱乐新闻

精彩专题

美白方法 自制面膜 去黑头 秋冬护肤 明星护肤 男士护肤 收缩毛孔 皮肤过敏 颈部护理 唇部保养 眼部护理 洁面 黑眼圈 去眼袋 如何保湿 补水方法 去角质 爽肤水 去粉刺 去皱方法 抗衰老 SPA 如何祛斑 祛痘方法 去痘印 控油 油性肌肤 紧肤 美容食品 珍珠粉 洗面奶 防晒霜 面霜乳液 胶原蛋白 美黑 红血丝 皮肤干燥 痤疮疤痕 手部护理